区县动态
六瓣红红遍京津冀 小村庄旧貌换新颜
永清县王街村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
永清县王街村着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美丽乡村
2017年12月初,记者驱车前往永清县刘街乡王街村,进入村民居住区,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与整齐划一的房屋相衬,几个村民正忙着打理自家屋子里的整辫“六瓣红”,充满着归田园居的恬静与舒适。刚进村口,村主任刘福申就被几个村民拦住,聊起了“六瓣红”的产销问题。“真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又到大蒜销售旺季了,大家伙儿都干劲十足,我和他们多说了几句。王街村是永清县刘街村的特色村街,村里的大蒜产业已有百余年历史。”村主任刘福申憨厚地笑着说。成为王街村村主任还是2012年。在此之前,王街村基础设施不健全、环境卫生差、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村年收入少、村民生活水平低……这些难题全摆在刘福申面前。“以前也没干过村干部,自己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很顺利,但无论怎样,都要坚持为老百姓做好事、干实事,带领全村村民富起来!”
凝聚人力 身先士卒 带好班子
“不怕烂摊子,就怕烂班子。”选出一个强有力的村班子才能带动整个村街的发展。2012年,王街村举行的换届选举,刘福申全票通过当选为该村村主任。刚一上任刘福申就定下了首要任务:“重塑让村民信任的形象,为全村842名乡亲办实事,办好事”。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村委会的职能作用,他们通过逐户走访,推心置腹地征求意见建议。充分注重群众意愿,对排查出来宅基地划分不公、道路差等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集思广益制定工作措施,列出进度表,进行逐一解决。上任后的“三把火”点燃了班子成员的干劲,也点燃了群众的希望。充分尊重群众,真心干实事好事,不求索取的刘福申是最年轻的班子成员,短短数月他的办事能力赢得了全村党员群众的尊敬和拥护,村班子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赢得了群众信赖。刘福申有着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有着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和韧劲。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为村里寻找出路和致富路,成为做好稳定工作之后他日思夜想的问题。经过冥思苦想,他决定以土地租赁的方式自筹资金创办永清县福兴果蔬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主要以刘街特色六瓣大蒜种植销售加工、园林绿植种植销售、生态养殖为主。合作社组织采购供应 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销售成员种植、养殖的产品,提供种养殖有关技术信息咨询服务。通过合作社实施的规模化绿色生态种植、养殖产业,为王街村刘街乡区域内生态环境及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辐射、激发农户改变传统的种植、养殖观念,促进土地增效和农民增收,大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基础。刘福申正在带着大家一步步向集体、个人同步发展的目标迈进。
深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刘街乡境内,土地肥沃,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属粘质土,有较强的保水保肥性能,是实施原生态蔬菜水果生产,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之地。合作社成立后,辐射周边乔街、陆街、刘街等村街,成立初期就吸收农户200多户,流转入股土地1400多亩。合作社以“营造优美宜居的村庄环境,生产绿色健康的产品”为发展定位,以强化特色、突出重点、产业融合、绿色生态为发展方向,按照生态化、品牌化、规模化要求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品质。种植销售王街村六瓣大蒜是合作社主要产业,王街村六瓣大蒜有一百多年的种植历史,其外皮为红褐色,蒜瓣匀称美观,经过长期的选育形成了独有的六瓣,特殊的土壤性质,地理环境,大蒜含水量大,颗粒饱满,口感爽脆,辛辣感适中,生长周期长,储存周期长、耐运输,深受京津廊地区的喜爱。大蒜的年销售量从以前的6万辫猛增至10万辫。为了规范管理合作社,刘福申下了番苦功夫。目前,合作社实行理事长负责制,下设物资供应部,负责种植农资和养殖物资供应工作;生产管理部,负责良种培育、畜禽引进、栽培和养殖技术培训、种植养殖管理等工作;市场部,主要负责产品销售、市场管理、维护工作;财务部,负责合作社往来账目和资金管理工作。同时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市场销售、统一兑付结算,形成“四位一体”的新型农村专业合作模式。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六瓣蒜的标准化生产,提高了经济效益。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保证了产品价格,有效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增收。通过村庄、土地的整体规划设计,实现环境与产业融合,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生态化发展。逐步完善产业链条延伸,加大产品加工、销售、储藏、配送服务等种类功能,逐步建成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的循环农业产业,及种养殖、产品加工、销售的综合性产业格局。
加强村庄基础建设 营造美好生态村街
“干净的小院四季花开,宽敞的马路郁郁葱葱,儿童嬉笑打闹,老年人闲唠家常的乡村,难忘的乡愁”——这是王街人多年以来对家乡环境的美好憧憬。如今,随着永清县委、县政府一系列务实举措的实施,这个看似遥远的梦想正悄然变为现实:新修的路四通八达,建起了村口广场,安上了路灯,村落也整洁了,花红柳绿、果蔬鲜美的田园,映衬着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新民居…… 美丽如画的乡村正破茧化蝶、应运而生。“门口的临时建筑都拆了,路立马宽敞了。村里越来越干净,我们的日子越来越舒坦了!”说起村街的变化,每个村民都看在眼里、乐在心头,更是感到格外振奋。一进王街村口,记者就被村口的迎宾文化墙吸引了。据村主任介绍,半弧形的文化墙是村民王子然亲手书写,为了打造美丽乡村,王街村的村民们积极配合,在最短的时间内拆除了所有家门口的临时建筑。按照美丽乡村的整体规划,围绕生态村的建设标准,在政府的支持下,刘福申带领村 委会一班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由乡镇统一组织施工、督导、监理、验收。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工序,对弱电管线入地、老旧自来水管道改造等地下工程优先施工,并在需要硬化的道路两侧留足厕所改造、污水处理设备安装空间,确保地上工程施工不受影响。完成了村内主干道路面硬化绿化亮化改造工程,通过统一规划,结合村庄周边、道路两侧园艺绿植种植,改善村庄环境。
记者感言 :
为人真诚、憨厚、踏实肯干是刘福申留给记者最深的印象,而这也是他最珍贵的品质,是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幸福路的制胜法宝。心系村民、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是他做人做事的根本原则,他以坚强的臂膀、挺拔的脊梁为王街百姓撑起一片“幸福天空”。
上一篇:文安县城62个“爱心公厕”免费开放[ 01-10 ]
下一篇:奋力谱写固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01-10 ]